专利摘要:
本申请公开了通信设备及其放电装置,其中,通信设备的放电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放电单元,所述放电单元包括:滑动片,所述滑动片可移动的固定设置于所述通信设备内部,第一放电球,固定于所述通信设备内部,且接地设置;第二放电球,固定设置于所述滑动片,并随所述滑动片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放电球。由于放电装置的第一放电球接地设置,当遭受雷电时,瞬间高压会将第二放电球和第一放电球之间的空气击穿,使多余电荷导入大地,避免通信设备因雷电等外部因素产生的高压高电流而导致损坏,而且不会中断通信设备工作。
公开号:CN214337556U
申请号:CN202021424893.XU
申请日:2020-07-17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洪姗姗
申请人:Hebi Tianhai Electronic Information System Co ltd;
IPC主号:H02H9-04
专利说明:
[n0001] 本申请属于放电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通信设备及其放电装置。
[n0002] 由于天电感应、雷击、风、雨雪、鸟、昆虫等外界影响,会影响天线及馈线等电路打火、放电。不管哪种原因引起的短路、开路或阻抗变化,都会在馈线上产生驻波,导致设备不能正常工作,甚至损坏内部元器件。因此避免天调因为外部因素造成的高压高电流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n0003] 现有技术一般在天调的外接馈线上增设避雷器来避雷电避高压,一旦遭遇雷击,电流经过馈线后会熔断避雷器内的保险丝,防止导入设备内,损坏内部器件,但是保险丝一旦熔断会立刻中断设备工作,引起不便。
[n0004] 本申请提供通信设备及其放电装置,以解决现有放电装置会中断设备工作的技术问题。
[n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通信设备的放电装置,包括:至少一个放电单元,所述放电单元包括:滑动片,所述滑动片可移动的固定设置于所述通信设备内部,第一放电球,固定于所述通信设备内部,且接地设置;第二放电球,固定设置于所述滑动片,并随所述滑动片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放电球。
[n0006]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滑动片上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滑动片通过所述条形孔套设于所述通信设备的天线结构上,所述天线结构固定于所述条形孔内,且可沿着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移动。
[n0007]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放电球和第二放电球的球心所在直线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
[n0008]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在所述滑动片上所述条形孔的边缘位置沿着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刻度线。
[n0009]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条形孔内壁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天线结构外壁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与所述凸起匹配的条形槽,所述滑动片相对所述天线结构移动,以通过不同所述凸起卡入所述条形槽。
[n0010]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天线结构外壁沿其周向开设有与所述条形槽相通的环形槽,所述凸起在所述环形槽处时,所述滑动片可相对所述天线结构移动。
[n0011]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放电球与所述通信设备的壳体内壁一体设置,包括:所述第一放电球与所述通信设备的壳体内壁一体成型;或者,
[n0012] 所述第一放电球通过螺纹或铆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通信设备的壳体内壁。
[n0013]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第二放电球包括一体成型的球体、螺柱体和平垫,所述平垫设置于所述球体和所述螺柱体之间,所述螺柱体穿过所述滑动片并通过螺母固定。
[n0014] 根据本申请一实施方式,所述滑动片上沿着与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形成手持部。
[n001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通信设备,包括任一所述的放电装置。
[n0016] 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由于放电装置的第一放电球接地设置,当遭受雷电时,瞬间高压会将第二放电球和第一放电球之间的空气击穿,使多余电荷导入大地,避免通信设备因雷电等外部因素产生的高压高电流而导致损坏,而且不会中断通信设备工作。
[n0017]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n0018] 图1是本申请的通信设备的放电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n0019]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
[n0020] 图3是本申请的通信设备的放电装置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n0021] 图4是本申请的通信设备的放电装置又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n0022] 图5是本申请的通信设备的放电装置又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n0023] 图6是本申请的通信设备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n0024]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n0025] 请参阅图1至图2,图1是本申请的通信设备的放电装置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图;图3是本申请的通信设备的放电装置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n0026] 本申请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的放电装置100,如图1和图 2所示,包括至少一个放电单元110。放电单元110包括滑动片120、第一放电球130和第二放电球140。其中,滑动片120可移动的固定设置于通信设备200内部,第一放电球130固定于通信设备200内部,且第一放电球130接地设置,第二放电球140固定设置于滑动片120,并随滑动片120移动,以靠近或远离第一放电球130。由于第一放电球130 接地设置,当遭受雷电时,瞬间高压会将第二放电球140和第一放电球 130之间的空气击穿,使多余电荷导入大地,避免通信设备200因雷电等外部因素产生的高压高电流而导致损坏,而且不会中断通信设备200 工作。
[n0027] 由于通信设备200内部存在若干个大电感和继电器,工作时电感谐振会有几率产生几百至几千伏的高压,使内部板件和元器件受损,严重影响设备工作。若采用在板件上安装避雷器件,成本会非常高,遇到高压的时候,一般会熔断而停止工作。而本申请中的放电装置100设置于通信设备200内部,能将通信设备200内部产生的高压高电流产生导入大地,避免通信设备200因内部因素产生的高压高电流而导致损坏,且降低成本。在解决内外部高压高电流同时,不影响通信设备200工作。
[n0028] 除此之外,如图2所示,本申请的第二放电球140与第一放电球130 之间的距离可调,工作人员可结合经验及通信设备200工作情况,对放电装置100的第二放电球140与第一放电球130之间的距离进行调节,改变放电装置100的承受压的范围,满足多种情况下的使用,使得放电装置100既能承受一定的击穿电压,又能灵敏感知通信设备200的外部异常状态和内部零件的工作意外产生的高压动作,保护多种情况下的电路安全。
[n0029] 需要说明的是,第一放电球130和第二放电球140均为金属放电球,材料为不锈钢。
[n0030] 如图2和图3所示,为了调节第二放电球140与第一放电球130之间的距离,滑动片120上开设有条形孔121,滑动片120通过条形孔121 套设于通信设备200的天线结构210上,天线结构210固定于条形孔121 内,且可沿条形孔121的长度方向移动。通过移动滑动片120,天线结构210沿条形孔121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固定设置于滑动片120的第二放电球140随之移动,第一放电球130和第二放电球140之间的距离得到调节。
[n0031] 具体地,天线结构210可以是天线绝缘端子位于通信设备200内的一端的铜芯,当然还可以是通信设备200内的其他电路结构。
[n0032] 其中,如图2所示,以条形孔121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第一放电球130和第二放电球140的球心所在直线方向为第二方向,第一方向平行于第二方向,从而沿第一方向移动滑动片120时,移动最短的距离即可最大化调节第一放电球130和第二放电球140之间的间距。
[n0033] 为了精准地进行调节,如图3所示,在条形孔121内壁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起1212,相邻两个凸起1212间的间隔可预先设定,天线结构210外壁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与凸起1212匹配的条形槽211,滑动片120相对天线结构210移动,以通过不同凸起1212卡入条形槽211,从而实现第一放电球130和第二放电球140间距离的精准调节。
[n0034] 进一步地,如图3所示,由于将不同的凸起1212卡入条形槽211,天线结构210沿其周向开设有与条形槽211相通的环形槽212,凸起1212 在环形槽212处时,滑动片120可相对天线结构210移动,从而进行调节时,无需将滑动片120完全取下后再将不同凸起1212卡入条形槽211,仅需将滑动片120移动至环形槽212处,即可移动环形槽212。
[n0035] 如图3所示,为了便于移动滑动片120,滑动片120上沿着与条形孔121的长度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形成手持部122,以方便工作人员持握手持部122进而移动滑动片120。
[n0036] 在一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第一放电球130与通信设备200的壳体内壁一体设置,从而简化安装步骤,具体地,第一放电球130可以与通信设备200的壳体内壁一体成型,或者,第一放电球130可以通过螺纹、铆接等常用连接方式安装于通信设备200的壳体内壁。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图4是本申请的通信设备的放电装置又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第一放电球130也可以通过固定螺柱131固定于通信设备200。第一放电球130可以根据通信设备200内部结构,安装于适宜安装的不同位置。如图3所示,第二放电球140包括一体成型的球体 141、螺柱体142和平垫143,平垫143设置于球体141和螺柱体142之间,螺柱体142穿过滑动片120并通过螺母144固定,从而第二放电球 140即可安装于滑动片120。第一放电球130和第二放电球140结构简单,安装方便,对现有通信设备200简单改造即可采用本申请的放电装置100。
[n0037] 在其他实施例中,如图5所示,图5是本申请的通信设备的放电装置又一实施例的局部结构示意图,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达到对第一放电球130和第二放电球140间的距离精准调节的目的,例如,滑动片120 上条形孔121的边缘位置沿着条形孔121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刻度线 1211,通过刻度线1211可以对第一放电球130和第二放电球140之间的距离进行精准调节。
[n0038] 请参阅图6,图6是本申请的通信设备一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n0039] 本申请又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通信设备200,如图6所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中的放电装置100。其中,放电装置100包括至少一个放电单元110。放电单元110包括滑动片120、第一放电球130和第二放电球140。其中,滑动片120可移动的固定设置于通信设备200内部,第一放电球130固定于通信设备200内部,且第一放电球130接地设置,第二放电球140固定设置于滑动片120,并随滑动片120移动,以靠近或远离第一放电球130。由于第一放电球130接地设置,当遭受雷电时,瞬间高压会将第二放电球140和第一放电球130之间的空气击穿,使多余电荷导入大地,避免通信设备200因雷电等外部因素产生的高压高电流而导致损坏,而且不会中断通信设备200工作。
[n0040]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申请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申请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申请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Claims (10)
[0001] 1.一种通信设备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放电单元,所述放电单元包括:
滑动片,所述滑动片可移动的固定设置于所述通信设备内部,
第一放电球,固定于所述通信设备内部,且接地设置;
第二放电球,固定设置于所述滑动片,并随所述滑动片移动,以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放电球。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片上开设有条形孔,所述滑动片通过所述条形孔套设于所述通信设备的天线结构上,所述天线结构固定于所述条形孔内,且可沿着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移动。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为第一方向,所述第一放电球和第二放电球的球心所在直线方向为第二方向,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于所述第二方向。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动片上所述条形孔的边缘位置沿着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设置有若干刻度线。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条形孔内壁沿其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有多个凸起,所述天线结构外壁沿其长度方向设有与所述凸起匹配的条形槽,所述滑动片相对所述天线结构移动,以通过不同所述凸起卡入所述条形槽。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天线结构外壁沿其周向开设有与所述条形槽相通的环形槽,所述凸起在所述环形槽处时,所述滑动片可相对所述天线结构移动。
[0007]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放电球与所述通信设备的壳体内壁一体设置,包括:
所述第一放电球与所述通信设备的壳体内壁一体成型;或者,
所述第一放电球通过螺纹或铆接的方式设置于所述通信设备的壳体内壁。
[0008]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放电球包括一体成型的球体、螺柱体和平垫,所述平垫设置于所述球体和所述螺柱体之间,所述螺柱体穿过所述滑动片并通过螺母固定。
[0009] 9.根据权利要求2-6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动片上沿着与所述条形孔的长度方向相交的方向延伸形成手持部。
[0010] 10.一种通信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放电装置。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14337556U|2021-10-01|通信设备及其放电装置
CN203871821U|2014-10-08|用于高压输电线路的防雷装置
CN103018499B|2016-02-24|泄露电流测试辅助装置
CN202940460U|2013-05-15|一种杆塔避雷器
CN206210482U|2017-05-31|一种带有均压和放电间隙功能的防雷保护线路绝缘子
CN210349489U|2020-04-17|一种多重串联间隙雷击闪络保护器
CN208623103U|2019-03-19|一种串联多腔室灭弧防雷保护器
CN105610140A|2016-05-25|一种防雷电涌保护器
CN207925831U|2018-09-28|一种gis避雷器的隔离断口组件
CN205920841U|2017-02-01|一种带裸导线线夹的闪络保护器
CN201504017U|2010-06-09|一种接闪器
CN204538463U|2015-08-05|一种穿刺型外间隙避雷器
CN110595639A|2019-12-20|一种基于感应取电的输电线路节点温升监测装置
CN206004282U|2017-03-08|一种可带电拆装的避雷器
CN201611762U|2010-10-20|电气化铁路牵引供电系统用避雷器
CN209843405U|2019-12-24|一种风场集电线路用避雷系统
CN208316414U|2019-01-01|高压感应取电装置
CN203504118U|2014-03-26|一种雷电定位型防雷防断线装置
CN209249906U|2019-08-13|避雷器
CN214706583U|2021-11-12|10kv无工频续流放电间隙装置
CN106848844A|2017-06-13|一种微波塔驱雷装置
CN209199703U|2019-08-02|一种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CN209199696U|2019-08-02|一种新型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CN209344725U|2019-09-03|一种用于输电线路耐候角钢塔的绝缘型引流线固定金具
CN210037953U|2020-02-07|一种架空输电线路瞬态过电压非接触式在线监测装置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021424893.XU|CN214337556U|2020-07-17|2020-07-17|通信设备及其放电装置|CN202021424893.XU| CN214337556U|2020-07-17|2020-07-17|通信设备及其放电装置|
[返回顶部]